同和沙龙

大别山是否有别 发布时间:2013年02月02日

    大别山脉为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,纵贯鄂豫皖三省,南北绵延800多公里,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,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。

    "山之南山花烂漫,山之北白雪皑皑,此山大别于他山也!"大别山由此而得名。

    大别山资源丰富,发展旅游的资源条件优良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
    一、关于挑战

    大别山旅游发展的最大挑战,除了交通和经济条件之外,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地跨三省,统筹协调非常复杂,以及资源雷同,如何差异化等方面的事情。

    其实,说到底,挑战和难处的根源,就在于"大"字。

    正是因为"大",才带来了跨省市县的问题,才带来了资源雷同的问题,才带来了竞争合作问题,才带来了发展模式、项目区别、线路组合等一系列问题。

    大别山的"别"也是因为"大".只有"大"才能成为江河分水岭,才能成为气候分界线。

    因此,应对挑战的根本,是对"大"的处理。

    (一)"大山"与"小山"

    大别山的旅游发展,对应的是"大山"模式,而不是"小山"模式。

    就山地的规模而言,例如安徽省内的黄山、九华山,省外的泰山、衡山等,相比较而言,都是"小山". "小山"的模式相对简洁,首先"景区"做好,然后通过联动、延伸进而做大。现阶段,"小山"们的景区都做得比较成功,已经进入了"放大"阶段,例如"大泰山"、"大黄山"等。

    与大别山相似的"大山",例如太行山、武陵山、罗霄山、燕山等,很多都是地跨几省。这些"大山"的旅游开发,值得我们思考。

    八百里太行,地跨晋冀豫。谁也说不清太行山到底在哪里。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,位于张家口市蔚县与涿鹿县交界的地方,旅游处于初级阶段。云台山名气最大,"焦作现象"天下闻名。但知道云台山属于太行山的不多。

    武陵山,位于湘黔鄂渝四省市边境。就旅游而言,武陵山整体名气不大。但如果说武陵源、张家界,就世人皆知了。包括近年来贵州重点打造的佛教名山——梵净山,但很少人知道它是武陵山主峰。

    罗霄山位于湖南和江西的交界,著名的山峰有井冈山、八面山、武功山等。井冈山的旅游发展自不必说。还有炎帝陵等历史文化圣地。

    燕山,主峰是海拔2118米的雾灵山,位于河北承德市兴隆县。但知名度不高,旅游发展也是初级阶段。

    这些山,都是"大山",跟大别山类似,地跨多省,而且知名度大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大别山没有"别". 

  (二)借鉴和心得

    很多专家都对此现象做过研究,可能也结合大别山进行了分析。从中,我们能得出很多借鉴和心得。

    首先是难处:一是"大山"的整体知名度高,细分到每个地方,则发现不归你,不好用。

    二是"大山"的资源丰富但多数雷同,细分到每个地方,则发现不好出特色。

    三是"大山"的市场预期面大、指向明确,细分到每个地方,则发现自己不能通吃。

    四是"大山"的地理面积大,地形复杂,路线长且交通不便,整体游不可能。

    其次是借鉴:一是独立品牌。"大山"是大家的,"小山"是自己的。严格来说,天柱山也是大别山山脉,但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品牌。云台山也类似。

    二是独立模式。要么主打生态,要么主打文化,要么打组合牌。比如同是武陵山,张家界主打自然景观,梵净山主打佛教文化。

    三是建设根据地。各有各的服务基地和集散体系。

    四是适时整合。名气大的牵头,一同开拓市场,一起拓展阵地。

    说到底,"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".关键是从最可行的模式入手,尊重规律,科学发展。

    我们所担心的大部分事情,应该是发展起来之后去考虑的。在当前阶段,我认为应该是"景区各建,市场共拓". "景区各建",存在一个重复建设的可能。这有利有弊。利,在于竞争。弊,在于浪费。因此,需要有一个总体规划。例如国家旅游局牵头组织编制。

    对于这样一个"大山",只要不是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,其地理容量、市场容量是可以接纳的。

    "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".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有差异,尤其是资源组合不同,以及经济和交通条件的区别,大别山地区各自的模式也会不同。例如,有主打生态的,有主打文化的,有主打休闲的,有主打度假的,有主打物产的,也有打复合牌的。这不能关起门来搞,需要科学的研究论证,因地制宜,百花齐放。

    在这么广阔的大别山区域,出现十几个景区是正常的,其中肯定会产生几个"领头羊",这样就形成了层次和组合。目前,太行山地区的旅游,也正处于整个阶段,可以重点关注下。一定意义上说,就旅游而言,太行山是大别山可以参照的对象。

    在现有体制下,大家对大别山的真正贡献,在于把握好自身建设发展的品质。每个地方都把自己的事情搞好了,整个大别山才能兴旺发达。

    二、关于机遇

    大别山旅游重要机遇,一是从国家到省市县的重视;二是交通瓶颈即将打破;三是市场需求的多元化。

    (一)快速通道

    目前,最现实的机遇是大别山旅游快速通道。按照批复的方案,路线起始于金寨县南溪镇李集,经关庙、斑竹园、天堂寨、燕子河及霍山县太阳乡,终点位于磨子潭(单龙寺)接济广高速。线路全长192公里,拟建9条景区与旅游通道连接线路长约65公里,全线总长为257公里。

    这条通道,将霍山县和金寨县的重点景区基本串联起来了。但,也可能将资源和产品比较类似的几个旅游片区连接起来了。

    这就面临一些产品组织上的问题。例如,游客不可能连续爬两座千米以上的高峰,不可能连着看两座大型山地水库……

    因此,至少霍山和金寨两县,就需要按照紧密一体化的模式来考虑了。或者,按照目前的格局,霍山县和金寨县要塑造形成两个牵头的景区群,分别与各自可行的区域进行组合,例如,一个与湖北、河南,一个与安徽省内。

    总之,快速通道所带来的,应该是发展模式的改变。这种改变,也就是机遇所在。

    (二)市场需求

    大别山发展红色旅游,这是比较优势所在。同时,按照"红色旅游,绿色发展"的命题,红绿结合,以红带绿,以绿促红,这无疑是一个好的格局。

    结合目前几个县的工作重点,也需要注意一件事情,就是如何将"红+绿"的文章做足。

    严格说,"红+绿"依然是属于资源类型的范畴,尚不属于产品的范畴。即使是红色旅游,其产品细分也是多样的,例如参观、会议、培训、拓展等。生态旅游的细分产品也同样,例如观光、露营、探险、徒步、运动等。

    立足"红+绿"的资源,产品上要有细分品牌。例如,结合交通条件的改善,以及汽车营地的建设,开发大别山露营,就是个很好的"红+绿"产品。再例如拓展训练、山地运动,也都是大别山容易出品牌的产品。

    在霍山县,有"红+绿",再加上"蓝+热",也就是大型水库和温泉,本身就是个很好的旅游度假区的资源基础。

    旅游度假区是非常需要的。佛子岭水库创建5A级景区,这是很好的目标,但如果构建一个生态型山水度假区,应该更有前景。

    旅游区的名称很重要,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消费预期。如果是一个5A级旅游景区,那游客所准备的就是"一日游".如果名称是旅游度假区,那游客准备的就是停留两三天乃至更长。

    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就放在那里。产品结构决定了游客结构。因此,需要结合快速通道的建设,要把一些迎合市场需求的业态和产品同步发展起来,争取做到道路通即开业。

    国家旅游局还有几个新品牌,例如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、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等,都是可以争取的。这些品牌,都属于产品品牌,跟市场细分对应,品牌得到了本身就是产品。如果都是清一色的A级景区的话,对市场结构是有影响的。作为老区,可以争取率先推行这些品牌的创建和认定。

    三、关于模式

    大别山的旅游合作,在政府层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机制,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深化。

    下一步,应该考虑引进资本机制。市场力量的介入,会有效弱化行政区划的影响。

    建议搞一个测试:请一个大的、知名的旅游企业,让它在大别山转一圈;假设它拥有了大别山旅游开发的主导权和资金量,看它如何摆布项目和要素的布局。

    通过这个模拟测试,会得出一个合理的旅游发展模型。

    以这个模型为基础,各地进行配合和延伸,也就产生了大别山旅游建设与发展的最佳模式。

同和沙龙